在新西兰捡海带卖,重罚$5万纽币!网友群嘲
一宗看似“小买卖”的案件,在新西兰引发了巨大关注。
这起案件9月26日在南岛因弗卡吉尔地方法院宣判。被告人McManaway当庭缺席。

01
事情是这样的:
2022年11月,新西兰初级产业部(MPI)的渔业执法人员发现一则网络广告,兜售“液体海藻肥料”,标价为1000升容器售价500纽币,20升桶装售价20纽币。
新西兰四面环海,一些海边居民会将冲上海滩的海藻(特别是海带、裙带菜等)带回家,混入堆肥堆中,与厨余、草屑等一起分解。

这些海藻中的矿物质十分全面,后可制成富含矿物质的有机堆肥,既经济,又可靠。
展开全文
只要打碎后兑水放在密封的罐中,大约一个月就可兑水使用了。
初级产业部随即盯上了这个广告后面的人,36岁的本地居民Ryan Campbell McManaway。
Ryan McManaway是一位前渔民,曾经从事商业捕捞。
初级产业部开了搜查令,在南地一处物业内,共查获14个1000升容器,以及一个配备6套刀具的工业碎料机,刀具上附有海藻残留。
经检测,Ryan McManaway采集的是这种新西兰最常见的“褐藻”海带,学名Macrocystis pyrifera。
经常在大潮过后,新西兰的海边都是一摞一摞的。

这种褐藻可用于制作肥料,甚至工业上也可用作食品中的添加剂。
但初级产业部南部区域经理Garreth Jay表示,McManaway 并非商业捕捞执照持有人,完全没有合法权利采集和销售这些海藻。
他指出:“这项非法操作可能让他获利数千纽币。

“任何破坏法规、损害海洋资源可持续性和合法经营者生计的行为,都会被依法追究。”
结果,就在9月26日,当事人因在网络上非法销售由海藻制成的液体肥料,被判罚款50,000纽币,另外还因拒绝配合渔业官员调查,被追加3,000纽币罚款。
02
私卖龙虾生蚝却被从轻发落
有网友注意到,相比之下,另一宗案件的处罚却轻得多。
另一名44岁的本地男子Harley James Watene也是因参与非法海产交易,于10月1日在因弗卡吉尔地方法院被判罚3000纽币,并支付500纽币诉讼费。
Watene在2023年被初级产业部锁定。
其手机信息显示他多次从商业渔船工作人员手中购入海鲜,再转售给他人。
也就是说,他直接到船上跟人便宜买下来,再按正常市场价卖出去。

初级产业部调查,发现至少涉及24只龙虾和112只生蚝。

法官指出,这是一种“违法的模式,而非一次性事件”。
然而,考虑到Watene是一名单亲父亲,独自抚养两个孩子,且已失业,法院在量刑上相对宽松。
两起案件一经报道,不少新西兰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提出疑问:
“卖点海藻肥料就罚5万,倒卖龙虾和生蚝反而只罚3000,这合理吗?”
03
网友:“从不知卖海带也违法”
有新西兰网友指出,新西兰规定真的好奇葩,卖几乎没有人在乎的海带违法,而卖已经很珍惜的新西兰银鱼却可以。

还有新西兰网友留言:“这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,评论区里所有人异口同声地认为:这惩罚不仅与罪行不符,根本他妈的不存在什么罪行!"

还有的说,“天哪,我用剪下的草和鱼废料做堆肥,难道我也要被处罚吗?
“用海滩冲上来的东西——反正迟早会腐烂的东西——制作环保可持续的肥料,有什么不好?
“有时市政部门还得付钱请承包商清理,就因为它有异味。难道我们也要对他们罚款吗?”

更有新西兰人直接开骂:

许多人都表示,从不知道捡海带也违法。
而且新西兰人近年还会看到一种新闻:为了阻止入侵的亚洲海藻(裙带菜),新西兰还花了不少钱去治理。
比如在南岛Fiordland水域,会派潜水员去清除了入侵海藻。

要除的主要是另一个品种,也就是裙带菜,原产于日本,在亚洲地区会被收获,并添加到沙拉或味噌汤中。

但新西兰人不好这口,将这种海藻称之为“海中的gorse(一种牧场中令人头痛的杂草”)。

由于峡湾地区独特的水文环境,这些外来物种被认为会对独特的海洋生态造成损害。

为此还划分了“污染地区”:

政府还拨给南地环境局数百万新增资金,用于清理外来入侵的海带。
还发动志愿者清理海滩:

所以,这个判决真的让人觉得新西兰有点割裂。
其实,如果个人捡一些堆肥,似乎是没有问题的。
但新西兰《渔业法》强调对所有海洋资源的保护,无论是鱼类、贝类还是海藻,未经许可采收并销售均被视为违法。
McManaway的行为不仅被定性为“无证销售”,更涉及破坏渔业管理制度,最终导致了高额罚款。

ref:/



评论